汪华传奇(七场戏剧)
编剧 汪济
一、剧情背景
隋朝末年,天下大乱。歙州人汪华,起兵占据江南六州,建吴称王。李唐建国后,汪华主动归唐,维护了国家大一统,被封为越国公。其主要业绩就是:乱时保境安民,使江南十余年免于战火;治世乐归一统,维护了国家的统一。汪华的这种为政观念,直到现在仍有其现实意义。
历朝有十五位皇帝将汪华追封为各种名目的王,徽州老百姓对其顶礼膜拜,奉为地方保护神。2011年,汪华肖像登上(雕刻)黄山市新安江畔的徽州照壁。
剧中人物均实有其人。汪华兄弟多人,其中以汪铁佛、汪天瑶最为有名;副将程富亦歙州人氏。反面人物王雄诞,唐史中亦有记载。
本人所写的长篇历史小说《越国公汪华传奇》, 2015年曾获安庆市第二届文学三等奖。该剧就是以此书为蓝本编写的。
安徽省花建慧副省长曾在《研究与咨询》2013年1月16日第2期上批示:
“汪王文化当属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”。
二、人物(出场时年龄):
汪华 男, 二十五岁;
汪天瑶 男,二十三岁,汪华堂弟;
汪铁佛 男,二十二岁,汪华堂弟;
钱任 女,十八岁,汪华妻;
程富 男,二十四岁,汪华副将;
唐皇 男,五十岁;
王雄诞 男,二十三岁,叛将;
张么 男,四十岁,原歙州太守;
周晓 男三十八岁,原宣州太守。
三、场次
第一场 打擂称雄
第二场 驱奸主歙
第三场 平宣和杭
第四场 称王安民
第五场 众议大计
第六场 奉表归唐
第七场 平叛还朝
(剧本大纲、人物小传、故事梗概及作者简介见文末)
序幕
一群男女老幼,连滚带爬,乱嚷:“强盗来啦,快跑!”“哎,乱世哟,乱世!”“快跑!快跑!”三四个手持刀刃的山寇,随后追赶掳掠,大呼小叫:“要命不要钱,要钱不要命!”“留下钱财,饶你性命!”(下)
第一场 打擂称雄
(大幕启,路上)
汪华(唱): 生于乱世胆气壮,喜弄棍棒与刀枪。
拜师学成文武艺,卫国安民保家乡。
(白):俺, 汪华,歙州登源里人,双亲早故。自幼喜爱舞枪弄棒,拜得名师,学成武艺;今闻家乡草寇猖獗,残害黎民,官府招兵平寇,故俺回乡投军。走啊!(下)
(中幕开,歙州擂台前)
张么(唱): 草寇占山称大王,劫财害民势猖狂。
倘若攻城要我命,不如招兵选猛将。
(白): 俺歙州太守张么是也。只因境内草寇猖獗,恐其前来要我性命,摘我乌纱,故而挂出招兵榜,筑起选将台。
(唱): 招得兵和将,寇来就能挡。
保住这官位,钱财入我仓。哈哈!
(白):中军!(中军答:有!) 打擂开始!
中军:打擂开始,赢者授先锋官之职!只是擂台死伤,各听天命,但不准用暗器伤人,大家小心了!
王雄诞(一个跟斗翻上台):打擂人来也!
(唱): 生来力气大,武功最高强。
今日来打擂,明天霸一方!
(白): 俺王雄诞,空有一身本领,只因时运不济,难得显达。闻得歙州打擂,故而来此。上得台来,九天均无敌手。
(唱):今天擂台就期满,再无敌手就升官!哈,哈!
(向四下一拱手)(白):谁敢上来与我交手?
(先后有几个人上场交手,都败下阵去。王雄诞往台中一站,两手叉腰。)
(大声白):还有哪个不怕死的敢上来?
汪华(抱拳):好汉,汪华特来领教!
王雄诞 (上下一打量,鼻子一哼 ):难道你真的不怕死?
汪华 (微笑):怕死就不来了!
王雄诞:照打!(两人打斗多时,王雄诞不敌,趁弯腰之际,忽从靴中拔出金镖向汪华掷去,
伤汪左臂。汪右手紧捂伤口)
汪华(怒骂):好贼子,怎敢用暗器伤人!
(王雄诞见汪华受伤,大喜) :你武艺不精,怪我不得!
(王雄诞说着,双拳齐出猛打。汪华左躲右闪,忽地卖个破绽,待对方扑来时,便闪过一旁,随即用一个连环腿,将王雄诞踢倒在地,再赶上前去,一脚踏住其胸膛)
汪华(唱): 你用暗器来伤人,我一脚踏杀不过分。
若能认输来求饶,那,那就放你一条狗命!
王雄诞( 连连拱手作揖):好汉饶命,好汉饶命,请饶我一条狗命!
汪华 (放开脚):那就饶你不死,滚了下去!
王雄诞(慢慢爬起来,低头、拱手、后退):是,是,是!滚了下去,滚了下去!
(边退边咬牙切齿旁白):今天暂屈下风,日后必报此仇!
张么( 向中军一招手):叫汪华!
中军:汪华!大人叫你!
汪华(上前拱手行礼):草民汪华参见大人!
张么:汪华英勇无敌,授于先锋官,率军平寇,不得有误!
汪华:谢大人!汪华遵命,即日率军平寇。
(唱): 习武十年得真经,打擂得来先锋印。
一展抱负初试手,为国平寇安黎民。(下)
第二场 驱奸主歙
(歙州大堂,张么端坐堂上)
汪华(上)(唱):师出即捷山寇灭,马到功成百姓安。
(上前向张么拱手行礼) (白):末将参见大人!
张么:啊,汪先锋回来啦,平寇之事如何?
汪华:禀大人:末将率将士们几经奋战,终于剿灭贼寇,烧毁山寨,现班师回城,
听候示下。
张么:好啊!汪先锋剿灭贼寇,功劳不小,且先下去,听候犒赏。
汪华:是!(下)
张么(唱): 汪华将寇剿灭了,本官位保乐逍遥。
军权如今在其手,却又是,尾大不掉我心焦。
王雄诞(上)(唱): 江北投靠杜伏威,认父得官我心醉。
献计併吞歙州地,先贿太守后代隋。
(白):门上哪位在?
门子:啥事?
王雄诞(递上一块银子):有劳通报大人,就说有好友密告要事。
门子(掂了掂银子,微笑着点点头,入内):禀报大人,有贵客到!
张么:叫他进来。
王雄诞(入,朝上一拱手):大人请了!小的有要事相告,请叫左右回避。
(张么把手一挥,左右退去。)
王雄诞(从怀中掏一个包裹,递与张么):小的有千金献上,请大人笑纳。
张么(大喜):你就是上次打擂失利的王雄诞吧?得罪了!如今哪来许多金银送给我?
王雄诞:是小的主人所赠,以后还有万金奉上。
张么(唱):一见金银喜洋洋,还有万金来奉上?
(白):好啊!你主人是谁?为何送我许多钱财?
王雄诞(唱): 小的主人杜伏威,称王江北势如雷。
大人若献歙州地,江南总管任你为!
(白):若大人与我主联手,你便可总管江南了!
张么:此事难办哪!汪华剿灭草寇,军民欢悦信服;如今军权在手,行事可由不得我了。
(唱): 刚直不阿那汪华,平寇安民人敬他。
我若引得北兵至,恐他不依好事砸。
王雄诞(唱): 提起仇人肺气炸,想个法儿将他杀。
私仇公报设妙计,一箭双雕非自夸!
(一拍脑门)(白):有了。(乃做附耳说话状)
张么(点头):好计,好计!
(唱): 诈称皇上要出游,箬岭悬崖要修路。
误了工期是死罪,管叫汪华一命休!
(白):下官照计行事,将军静候佳音便了。
王雄诞:好,如此某家就暂时告辞。(下)
张么:来人,快叫汪华前来议事。(左右应声:是)
汪华(上)(唱):寇平民安心欢畅,练兵屯田两头忙。
忽闻太守要议事,驰马回城走一趟。
(入府上堂,打躬) :大人唤末将有何差遣?
(张么下堂,拉着汪华的手):汪先锋,本州麻烦之事到了!
汪华:请问大人有何麻烦事?
张么(唱): 皇上密旨要出游,本州箬岭须修路。
在下丢官是小事,违期百姓要杀头。
汪华:啊!原来如此,那修就是了。
张么:汪先锋答应率军修路了?
汪华:为免百姓灭顶之灾,末将义不容辞。
张么:好啊!就请即日前往箬岭开山凿路。事成之后,我重重有赏。
汪华:是!(下)
张么(唱): 一见小汪上了当,计谋得逞心欢畅。
悬崖绝壁怎修路,违期斩首罪名诓!
(白):那时既除了心腹之患,又能总管江南,升官发财!哈哈,太好了!(下)
(一个月后,歙州大堂)
张么(唱): 修路期限到,汪华死定了。
江南大权握,金银任我捞。
中军(上)报:汪华凿通箬岭,率军回城啦!
张么:胡说,你前天不是说才修得两三成么?
中军:小人本是奉命去拿汪华回来问罪的。不想关键时刻,天神相助,雷劈山塌,那路真的一下子就修成啦!汪华如今已率军回城来了!
张么:竟有这等事?那汪华更是留之不得!你这混账东西,快快命汪华前来见我!
中军:是!(下)
汪华(唱): 领得荒唐旨,苦战不顾身。
雷劈山塌陷,道路得通行。
老天来相助,绝处竟逢生!
回城来交令,急忙大堂进。
(白):参见大人!
张么:汪华,你好大胆子!不遵旨将路修好,竟敢私自率军回城!你不想活啦?
汪华:禀大人,道路按期修通,中军已去验明,末将回来交令哪!
张么(唱): 山高岭又峻,一月怎修成?
分明欺皇上,糊弄本大人!
(白):来人,速速将这违旨的汪华枭首正法!(众绑华)
汪华:大人,且慢!你没查明情况,怎么就要杀我呢?
(唱): 密旨修路本蹊跷,大人言行更微妙。
既知一月路难通,何不查实就开刀?
张么(唱): 军权在我手,你岂得自由?
违旨又抗令,定要斩你头!
(大声): 斩,斩,斩!快斩!(连拍惊堂木)
(汪天瑶、程富、汪铁佛率众人冲上大堂,齐白):为何要杀汪先锋?
程富(唱):我等凿山拚老命,
汪天瑶(唱):如今路通大功成。
汪铁佛(唱):未见犒劳且不论,
众(齐唱):为何反杀有功人?
张么:怎么,你等要造反么?
汪天瑶:就反了你这狗官有何不可?
众(齐白):反了,反了,大家反了!(一齐向前,张么大惊,忙以袍遮面,偷偷溜走。)
程富(唱): 狗官忌贤能,贪鄙残暴人!
赏罚不公正,欺我众军民!
(白): 张么鱼肉百姓,贪暴凶残,赏罚不公,草菅人命,怎能做得一州之主!(拿起案上大印) 汪先锋德高望重,我等奉之主持州事如何?
众(齐白):好!我等愿奉汪先锋为一州之主!
汪华:在下何能何德,做得州主?此事不妥!
汪天瑶(唱):当今乱世群雄争,
程富(唱):歙州缺了主事人。
汪铁佛(唱):狗官自弃太守印,
众(合唱):将军掌之能安民!
众(齐白):请将军权掌州事,以安黎民。(众齐拜)
汪华:你等既要我权掌州事,那就得保境安民啊!
众(齐白):是!我们保境安民。
汪华:正是
(唱):驱贪除奸人心定,保境安民待太平!(落幕)
第三场 平宣和杭
(宣州大堂)
周晓 (唱):掌管宣州鱼米乡,捞得金银好几缸。
春夏大旱入秋涝,饿殍遍地不开仓。
(白):咱家宣州太守周晓,在此数年,虽已捞得金银数千,只是今年先旱后涝,有的地方颗粒无收,饿殍遍地。百姓吵着要开仓,朝廷又不拨钱粮。真正的烦人可恼!
门子:报,有歙州太守张大人求见。
周晓:哦,舅兄来了。快快大开中门迎接!
张么:妹夫好!
周晓:舅兄好!什么风把你吹来了?。
张么(唱): 乱军造反我出衙,领头就是那汪华。
到此借兵把仇报,歙州归你我回家。
(白):妹夫,趁汪华立足未稳,攻占歙州啊!
周晓:原来如此。舅兄请先至后堂歇息,待小弟发兵擒拿汪华,为你报仇便了。
张么:谢妹夫!(下)
周晓(唱): 张么前来投,师出有借口。
既能解内困,又能得歙州!
(白):哈哈,就是这个主意!众将官!
(众将上,齐白):参见大人!
周晓:罢了。今有歙州乱民汪华等,驱官占府,又要来侵本州。我等当先发制人,御敌于国门之外。今命你等整顿兵马,随我往攻歙州!
众将:得令,我等随大人率军往攻歙州哇! (众人下)
(歙州大堂,汪华上,汪天瑶、程富、汪铁佛等两旁站立)
汪华(唱):兵强马壮粮满仓,安居乐业民欢畅。
报子:报,宣州兴兵来犯,前锋已近尘岭了。
汪华:宣州何故来犯?
报子:宣州周晓与张么乃郎舅之亲,故而借兵与其复仇。
汪华:可恼!
(唱):周晓不恤宣州民,妄动刀兵犯我境。
程富(唱):那厮贪残胡乱行,哀鸿遍地民怨深。
汪铁佛(唱):宣兵既来必不善,御敌境外莫迟延。
(白):大哥,敌军来犯,我等就当率兵抵御,以保境安民。
汪天瑶:贼子不恤民赈济,反把军民推向战火,我等就当替天行道,起兵将其灭了!
众(齐白):对,将其灭了,以解民倒悬!
汪华:好!汪天瑶听令!
汪天瑶:末将在!
汪华:命你率精兵八百,昼夜兼程,悄悄袭取宣州,使周晓首尾不能相顾。小心了!
汪天瑶:得令!
汪华:众将随我前往迎敌。
众(齐白):是!(下)
(歙、宣两军对阵 )
汪华(拱手):周太守何故兴兵来犯我州?
周晓:大胆汪华,你驱官占府,就是造反,我特来灭你!
汪华:周太守,宣州灾害频发,民不聊生,你不赈济灾民,反而妄动刀兵,不怕天谴么?
周晓:好个汪华,你活腻了,竟敢教训本老爷来了!众将与我杀进歙州,重重有赏!
(两军开打)
报子:报,一支歙兵奔袭宣州去了!
周晓(大惊失色,手足无措):这,这!
(唱):宣州若失军心乱,无家可归我怎办?
(白):快快撤军,回救州城。
(汪华等上):哪里走!
(周晓逃,汪华追。忽汪天瑶至,拦住周晓)
汪天瑶:周晓,你老巢宣州已被我端了,家属也被我拿来了,看你还能往哪里跑?
周晓(两手一摊):前有埋伏,后有追兵,我命休矣!
(唱): 贸然出兵悔不尽,鸡飞蛋打好伤心。
军溃城失归何处,唉,自缚乞降求饶命!(跪)
(汪华下马来扶)
汪华(唱): 扶起太守莫客气,汪华也是不得己。
宝眷在此请相见,遣军送你归故里。
周晓:谢将军!
(唱): 将军大度不记仇,周某昏愦自惭羞。
宣州从此交给你,我自归田酒浇愁。(下)
报子:报,杭州钱九陇起兵来救宣州了!
汪华:啊,再探!(报子下)众将准备迎敌!
报子:报,杭州兵自行后退三十里了。
汪华:啊,有这等事?(思考片刻)程富听令!
程富:末将在!
汪华:钱九陇退兵,虽因宣州已破无援,但也是其示好之意。久闻其女钱任英勇
无敌,现请你前往为我说媒求婚,两家讲和如何?
程富:将军高见!自古道,和为贵!末将这就前往杭营走一遭!(下)
汪华(唱):初到宣州地,饿殍情势急!
(白):汪铁佛!
汪铁佛:小弟在!
汪华:命你为宣州长史,主管军政钱粮,速速开仓赈济安民!不得有误!
汪铁佛:是!末将遵命,连夜开仓赈济!(场外声:锣响,开仓赈济啰!)
程富(上): 禀将军,钱太守起兵原本也是圣命难违。今见将军求婚讲和,便也愿化干戈为玉帛,两家结秦晋之好,共保太平。
汪华:好,好!如此甚好!
(唱): 敌军化盟军,得将又添丁。
罢兵结秦晋,民安享太平。
(白):传令下去,准备迎亲!
正是
(合唱):一场干戈化玉帛,两家婚姻天作成。(落幕)
第四场 称王安民
(歙州大堂)
报子:报,程富将军收得睦州而回!
汪华:有请!
程富(唱): 奉命去睦州,军民争相投。
一旦去弊政,百姓乐无忧。
(白):见过主将,睦州军民情愿归附歙州,以求安居乐业。
汪华:好,将军辛苦了!
报子:报,天瑶将军从饶州回来了!
汪华:快请!
汪天瑶(唱): 剿了山寇平水贼,地方安定民欢悦。
州官县吏齐归顺,休养生息感恩泽。
(白):禀主将,饶州贼寇已平,官吏军民,心悦诚服,愿归歙州,以享太平。
汪华:饶州得惠,将军辛苦了!
报子:报,有婺州使者要见将军!
汪华:有请!
使者(唱): 奉了太守命,歙州走一程。
呈上版图册,以表归附心。
(白):小可婺州使者,奉我家太守之命,呈上版图户籍,归附歙州,敬请将
军收录。
汪华:好啊!贵州既有此心,大家同心同德,保境安民,共享太平。诸位辛苦了!
(唱): 歙宣杭睦婺饶州,兵息民安钱粮足。
任他周边风浪起,境内太平乐无忧。
程富:主将,我等各州首脑趁聚会之际,商量了一件大事,要禀告将军。
汪华:何事,请讲!
众(齐白):我等请将军建国称王!
汪华:开什么玩笑!
(唱): 建什么国来称什么王!汪华从无非分想。
安居乐业民为本,盼只盼,华夏一统国运昌。
(白): 想我汪华,本一介武夫,只因张么贪暴,不惜民力,又草菅人命,故而从众所请,权理州事;今得诸君相助,虽有六州之地,惟以保境安民为已任,并无非分之想。怎能胡乱称王,落个不忠不义的千秋骂名?此事断不可为!
程富:将军现掌江南六州之地,若仍以郡守之名统之,怎能服众?只有建国称王才能总揽人心,号令四方!
汪华:拜相封侯乃朝廷旨意,岂是自称的!
汪天瑶:大隋已亡,何来朝廷旨意?如今天下称王称帝者多的是。大哥辖地六州,有众百万,就称个王,有何不可?
汪铁佛:如今天下纷争,正是时势造英雄之时。将军保境安民,是以从者日众,六州来归。故恳请将军顺势称王,以收揽人心,成就大业!
(唱): 昏君已殁隋室亡,天下无主民彷徨。
将军切勿拘小节,建国称王势方强。
汪华:我等起兵,只为保境安民,岂能称王称霸?
程富:将军说的是情理,众将说的是时势。
(唱):天下纷争群雄横,
汪天瑶(唱):称王称帝数十人。
汪铁佛(唱):郡守位卑难统众,
钱任(唱):从权称王顺民心。
汪华:如此说来是称王的好?
众(齐白):称王的好!
汪华:好!那就从众所请,权且称王。不过我把话说在前头,一旦圣人出,天下安定,我等就要自动结束割据,使社稷归于一统,以利国利民。
众(齐白):那是当然,我等遵命就是。
汪华:好!此地古为吴国,那就建吴称王吧!
众(齐白):吴王千岁!(跪拜礼)
汪华:众将听封:汪铁佛为左相,汪天瑶为右相,程富为太尉总管兵马,钱任为王妃;其余人等,均官升三级!
众(齐白):谢吴王! (落幕)
第五场 众议大计
(数年后歙州吴王宫)
汪华(唱): 称王已数载,国事善安排。
六州清静地,太平无祸灾。
门官:禀大王,江北杜伏威遣使到此,求见大王!
汪华:啊,杜伏威?我与其素无来往,为何遣使到此?
汪天瑶:杜伏威向来不地道,王雄诞当年设计陷害大哥,更非善良之辈。今日遣使到来,必然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,不要见他!
汪铁佛:人家主动前来,如拒之门外,于理不合,就见一下,有何不可?
程富:天下纷争,形势常变。彼既来了,且看其有何说辞,我等也好摸清底细,早做打算哪!
汪华:对,有理,就见他一下吧。有请!
(使者上,朝汪华一拱手):在下拜见吴王!
汪华:免礼!不知贵使远来有何要事?
使者:我主地据江北,兵精粮足,欲与大王联手创业,事成之后,平分天下。不知大王意下如何?
汪华:咱家起兵,只为保境安民,并无大志,让你主高看了。
使者:我主言道,群雄纷争,天下无主,若你我联手,便可横行大江南北,霸业
可成。那时吴王你可就是:
(唱): 堂堂江南都总管,金殿之上并肩王。
光宗耀祖荫妻子,荣华富贵乐无疆。
(白):岂不美哉也!
汪华:我已说过,起兵只为保境安民,并无非分之想。
(唱): 乱世起兵为安民,从来不愿动刀兵。
但使百姓能乐业,静待太平是我心。
(白):贵使,请归告你主,联手争雄之事不敢奉陪;但得两家和平相处,就是军民之福了!请便!
使者:既如此,在下告辞。(下)
汪华:杜伏威德薄才疏,岂能成得大事?我等静待天时吧。
众(齐白):杜伏威算什么东西,还想打我们主意!
报子:报,唐王李渊在长安受隋禅,建唐称帝,秦王李世民率军横扫中原了!
汪华:啊,再探!看来天下即将一统了,好事,大好事!
汪华(唱):李唐仁义有贤名,兵强马壮得人心。
天下必然归一统,奉表归唐永太平!
(白):众将官!
众(齐白):在!
汪华:我欲弃去王位,奉表归唐,完成江山大一统,让军民永享太平。你等之意如何?
汪天瑶:虽然李唐代隋称帝,但中原一带,尚有王世充、窦建德等,虎视眈眈,天下未定啊!
(唱):六州太平好自在,何必急于去归唐?
程富:天瑶将军言之有理。北塞西疆,亦尽在观望。我等这六州之地,来之不易。黎民现在既能安居乐业,何不仍旧割据江南,以后看情况再定行止?
(唱):且待天下大定日,那时归顺也不迟啊!
汪铁佛:二位之言差矣!
(唱): 李唐已代隋,君轻而民贵。
天下归一统,智者顺势为。
(白):我等应尽早率土归唐,力促天下一统,方能利家利国。
钱任:铁佛高见!
(唱): 早日归唐是正理,不可犹豫失良机。
大王乾纲做决断,助唐一统莫迟疑!
汪天瑶(唱):中原兵马乱纷纷,
程富(唱):鹿死谁手还未定。
汪天瑶(唱):棋错一着难回首,
程富(唱):三思看准方可行。
汪华(唱): 六州祥和实不易,军民同心方无敌。
既然看法有分歧,遣人详察最相宜。
(白):汪铁佛、程富听令!
汪铁佛、程富:大王有何差遣?
汪华:命你二人扮作客商,前往关中长安及中原洛阳一带,悄悄察看各处的军政民情,回报我知,以便决策。
汪铁佛、程富:是,末将遵命!
程富(唱):耳听为虚眼见实,
汪铁佛(唱):访察一番才放心。
汪铁佛、程富:我俩同往走一程。(下)
第六场 奉表归唐
(两月后歙州吴王宫)
汪华(唱): 二将考察两月整,尚未归来费思忖。
群雄割据国家乱,小民何时得安宁。
汪铁佛、程富(齐唱):跋山涉水数千里,今日才得转回程。
(齐白):参见大王!末将汪铁佛、程富回来交令。
汪华:啊,二位将军回来了,幸苦啦!沿途所见如何?
汪铁佛(唱): 关中安定民欢悦,长安繁荣政清明。
唐室兵强马又壮,仁义广施得人心。
程富(唱): 洛阳王氏太凶残,河北窦家无善行。
西疆涣散北塞乱,皆是井蛙事难成。
(白): 末将等入关中,游长安,遍览中原诸雄,见洛阳王世充、河北窦建德、江淮杜伏威等,或暴政害民,或胸无大志,皆井底之蛙,难成大事;惟关中唐室政清人和,兵强马壮,深得民心,有新朝气象。
汪铁佛(唱): 秦王李世民,用兵如有神。
施仁又仗义,唐室气象新。
(白): 大王,依末将看,中原群雄,只有唐室能成正果,余者皆难成大事。
汪华:既是二位将军亲眼所见,此情定然不差。如此说来,李唐王朝将来必能一统天下了?
汪铁佛、程富:是的,末将等认为李唐既得民心,又兵强马壮,早晚必能扫除群雄,一统天下!
报子:报,江北杜伏威摄于李唐兵威,已被秦王李世民招降了!
汪华:啊,知道了,再探!
汪华:众将官!
众(齐白):有!
汪华:天下大势如此,你等对归唐之事,有何高见,尽可道来。
程富:自古道:得民心者得天下。我亲眼见识了李唐的所作所为,其必能成就大事,应趁早归唐,使江山一统的好。否则若待唐军南下,我等就被动了。
钱任:我等撑住江南半壁河山,如若归唐,则江南安定,朝廷就无后顾之忧,才能全力经营中原,放心向西北用兵,才能早日成就大一统,天下才能早日太平。大王啊!
(唱):乱时保境安黎庶,治世乐归大一统。
早去虚位弃割据,美名必留青史中。
汪天瑶:既然李唐能成气候,那就归唐也好;否则杜伏威、王雄诞等小人又会前来捣乱、趁机邀功,那就有生灵涂炭之忧了。
汪铁佛:众人说得有理!
(唱): 李唐善政得人心,其余枭雄不足论。
识时务者为俊杰,早日归唐庆太平。
(白):请大王早做决断,奉表归唐!
众(齐白):请大王早做决断,奉表归唐!
汪华:好!
(唱): 李唐如日月,我等似火把。
早早归一统,利国又利家。
(白):天下大势,久分必合;顺之则昌,逆之则亡。去王位,仅损我一人虚名,何足惜?而归大唐,既能使我六州免除战火,又能促华夏一统,利在天下,功炳千秋!我意已决:去王位,归大唐!
众(齐白):我等谨遵王命!
汪华:汪铁佛听令!
汪铁佛:大王有何差遣?
汪华:命你即日赶赴长安,朝见唐皇;奉上顺表,献土称臣。
汪铁佛:得令!(下)
(合白):正是
奉表归唐顺天意,国家一统是民心! (落中幕)
(汪铁佛、唐使上)
汪铁佛(唱):奉表归唐到长安,
唐使(唱):传旨封赏去江南!(下) (启中幕)
(歙州大堂)
报子:报,大唐使者到!
汪华:快快大开中门迎接!
唐使:圣旨下,汪华接旨!
汪华:臣汪华接旨。吾皇万岁万万岁!
唐使(宣读圣旨):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:歙州汪华,乱时保境安民,治世奉表称臣,有大功于国。特加封越国公、歙州刺史,总管江南六州诸军事,食邑三千户,钦此。
汪华:谢主隆恩。
正是
合(白): 乱世据六州,保境安民。
治平朝帝阙,爱国忠君。哈哈哈! (落幕)
第七场 平叛还朝
(丹阳城内)
王雄诞(唱): 义父降唐遭软禁,雄诞心中大不平。
纠聚旧部向吴越,大兵杀入丹阳城!
(白): 俺,王雄诞,曾在义父杜伏威驾前称臣,倍受宠信。前时义父降唐,不料被李渊父子囚禁长安;眼见我等不能为李唐所容,与其被斩尽杀绝,还不如趁兵权在手,与之一搏!小的们,扯起反唐旗,杀出新天地!(下)
(百姓逃难上,叛军随后追杀掳掠,下)
(歙州大堂)
汪华(唱): 自弃王位归大唐,爵封越国美名扬。
风雨不惊民安乐,利国利家万世昌。
(白): 哈,哈!这没有烽火硝烟的太平日子多好啊!百姓们安居乐业,为官的也清闲自在。好,好!
报子:报,王雄诞反了!在丹阳城自立为王。
汪华:再探!王雄诞那厮向来不地道,既降又叛,真是个反复小人。唉!
(唱): 后悔当初打擂日,手下留情遗祸根。
叛贼逆天玩战火,江南何时得太平。
唐使(上,唱):江南出了造反人,朝旨宣诏社稷臣。
报子:报,天使到!
汪华:大开中门迎接!
唐使:圣旨下,汪华接旨!
汪华:臣汪华接旨。吾皇万岁万万岁!
唐使(宣读圣旨):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:王雄诞兴兵作乱,着歙州刺史汪华起兵征讨!钦此。
汪华:微臣领旨!
(起身,白):众将官!(众答:有!)兵发丹阳,征讨叛逆!
众将(白):是!兵发丹阳,征讨叛逆!(下)
(丹阳城外,汪、王两军对阵)
王雄诞(拱手):汪将军请了!不知为何率兵到此与我作对?
汪华:大胆王雄诞,你降而复叛,扰乱天下,残害百姓。本帅奉旨征讨,你还不快快下马请降,或可免得一死!
王雄诞(唱): 李渊老儿无信义,将我义父囚长安。
要将我等尽杀绝,岂能怪我降复叛!
(白):汪将军,我的今日就是你的明天,我俩何不联手反唐,平分天下?
汪华:大胆逆贼!你罪该万死,还敢在两军阵前胡言乱语、蛊惑人心!
(唱): 狂徒造反乱天下,将士流血民失家。
擒杀贼首消祸患,还我太平锦中华!
(白):将士们,有擒得王雄诞者,赏千金,封万户侯!杀!(双方大战,王雄
诞被汪华擒拿)
汪华(唱):贼首已被擒,降者免死刑!(众叛军跪地乞降)
(白):把王雄诞打入囚车,押往长安!
正是
擒得贼首人心定,已把叛军尽扫平!(落幕)
(金銮殿上)
唐皇 (唱):代隋建唐扫群雄,反贼今又乱江东。
已遣汪华去征讨,前方战事挂心中。
内侍:启奏万岁,歙州刺史汪华得胜还朝,在殿外候旨。
唐皇:快宣!
内侍:皇上有旨,宣汪华觐见。
汪华:微臣领旨觐见。(跪拜)臣歙州刺史汪华见驾,吾皇万岁万万岁!
唐皇:爱卿平身,反贼已平啦?
汪华:启奏万岁,叛乱已平;贼首王雄诞已押在殿外,候旨发落。
唐皇:武士们!(武士齐白:有!)将反贼王雄诞推出午门斩首示众!
武士:领旨!(推王雄诞下)
唐皇:爱卿乱时保境安民,治世乐归一统;今又立下平叛大功,堪称忠臣良将!朕加封你为上柱国、忠武大将军、九宫留守,执掌禁军,护卫皇宫!
汪华:谢主隆恩!
(合白):正是
(合唱): 忠臣良将人钦敬,
国泰民安庆升平。
江山终归成一统,
英雄业绩传古今!
(剧终)
附:
一、剧本大纲:
隋朝末年,天下大乱。歙州人汪华,打擂称雄,夺得先锋印,率军平寇安民。歙州太守张么,忌贤妒能,汪华驱除奸佞,权领州事;后通过联姻、安抚,逐渐占据了江南六州,建吴称王,保境安民,使百姓安居乐业十余年。李唐建国后,汪华审时度势,主动率土归唐,并奉旨率兵平叛,维护了国家大一统,被封为越国公。其乱时保境安民,使江南十余年免于战火;治世乐归一统,维护了国家的统一。汪华的这种为政观念,直到现在仍有其现实意义。
二、人物小传:
汪华 男,歙州人,武艺高强,胸有大志,爱家爱国,敬君亲民 ,有大局观。先率军平歙州草寇,后保六州百姓平安;李唐建国后,主动弃去王位,率土归唐,统兵平叛,维护了国家大一统。
汪天瑶 男,汪华堂弟,武艺高强,性情直率急躁,助汪华起兵,为其左右手。
汪铁佛 男,汪华堂弟,武艺高强,甚有见识,助汪华起兵,为其左右手。
程富 男,汪华副将,亦歙州人,武艺高强,敢于谏言,很得汪华信任。
钱任 女,汪华妻,杭州太守之女,武艺高强,有大局观,促成杭歙联盟,为汪华贤内助。
王雄诞 男,武艺高强,心狠手辣,原为杜伏威部将,后随杜降唐,旋又叛唐,为汪华擒杀。
张么 男,原歙州太守,因忌贤妒能,为部下驱除,失去歙州。
周晓 男,原宣州太守,不恤百姓,妄动刀兵,为汪华杀败,失去宣州。
唐皇 男,逐鹿中原,代隋称帝,接受主动归顺的汪华并委以平叛重任,终于一统天下。
故事梗概:
隋朝末年,天下大乱。歙州人汪华,学成武艺回乡,打擂击败了武林高手王雄诞,夺得先锋印,率军平寇安民。歙州太守张么,忌贤妒能,又勾结王雄诞,欲出卖歙州,便设计要陷害汪华。汪华与部下驱除张么,接管州事以保境安民。宣州太守周晓,与张么连襟,其不恤本州灾民,却妄动刀兵,率兵为其复仇,反被汪华打败,宣州竟被汪华所有。 后来,汪华娶钱任为妻,通过联姻,进一步扩大了势力;再后来,汪华采取安抚感化等策略,使睦、饶、婺三州来归。据有江南六州的汪华,在部下拥戴下,建吴称王,保境安民,使六州百姓安居乐业十余年。李唐建国后,汪华遣人北上考察后,审时度势,认为李唐兵强马壮,行仁仗义,能一统天下,于是主动率土归唐,被封为越国公;后来,王雄诞反叛唐朝,汪华奉唐皇圣旨,率兵平叛,擒杀了王雄诞,维护了国家大一统,
作者简介:
汪济,男,74岁 ,安徽潜山市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。电话:18955656944 邮箱wangji430114@163.com 通信处:安徽省潜山市中医院 邮编246300
曾著《新编中医三字经》及长篇历史小说《越国公汪华传奇》《魂归天柱》《天柱之子乌以风》等书。曾获安徽省首届医学科普作品奖、安庆市自学成才一等奖及市县文艺奖。